有位女士長期為家庭付出,無論在生活作息、娛樂消費各方面,幾乎不曾為自己考慮,一切以丈夫與子女為要,但她的丈夫卻長期冷淡以對,最近甚至告訴孩子:「我早就想拋棄這個家了!」
為什麼對一段感情如此全心付出,卻得不到回饋? 其實,在感情關係中,「用心付出」和「獲得回饋」這兩者之間的關連,本來就薄弱;試問自己:「有人愛我,我就一定會愛對方嗎? 我愛一個人,對方就一定會愛我嗎? 」這道理每個人都懂,只是往往難以接受。
對此,一般常會聽到的建議通常是:「付出太多會把對方寵壞,忘了尊重付出者,所以應該少愛一點!」這或許值得思考;不過,在感情中受挫的時候,很難做到「少愛一點」,反而會想著:「我一向付出那麼多,都還得不到對方的愛,如果減少付出,恐怕就甚麼都沒有了吧?」
付出多或少,並不是決定關係品質的要件;付出的東西,如果不是對方有感覺的,用同樣的方式投入再多也不會產生愛情,只會把自己掏空。 伴侶之間如果出現這種僵局時,亟需探討的應是彼此對於關係的期待;丈夫必須釐清自己對於理想家庭的想像,並且願意讓太太瞭解,而太太也必須願意讓丈夫充分表達他的期待。認真面對彼此,好好想想,另一半喜歡的方式是不是自己能夠配合的?目前無法配合的原因是甚麼?如果倆人的期待有所落差,是否能持續溝通一段時間,彼此都做點犧牲與妥協?
有機會真實瞭解伴侶的期待,才可能更有效地付出,而不是白忙一場,甚至造成反感。例如,常見妻子認為自己全心全意地陪伴子女或做家事,也算是對丈夫表達愛的方式─「因為愛你,所以才不辭辛勞地照料我們的家和家人!」但她的丈夫可能完全感覺不到,反而介意太太只在乎孩子,認為太太並不關心自己。
但是對於「瞭解彼此的期待」這件事,許多伴侶一開始是抗拒的。深入探討其原因,是因為害怕「萬一讓對方說出期待,我卻做不到,怎麼辦?」這樣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伴侶對關係或生活的期待,不會因為我們不問、不聽,就不存在!不鼓起勇氣面對伴侶的期望,只會讓倆人之間的鴻溝愈來愈大。
就算彼此的期待有所落差,只要能感受到另一半對自己的重視,以及願意為自己改變的開放態度,大部分的伴侶們都會願意繼續嘗試,找尋新的協調方式;這樣的努力,這樣充分的溝通和嘗試,也能幫助彼此維持自信,尊重彼此的差異,不至於感覺自己被無情拋棄而無法平復。
在婚姻或一段親密的關係中,人們都害怕兩個極端:一端是被忽略、被拒絕、被拋棄;另一端是被吞噬、被控制、失去自我。每一個置身於關係中的人,都在這兩個極端當中尋找平衡——太在意被拋棄的時候,就會緊緊抓著伴侶,變成過度掌控;而很害怕被吞噬的時候,則寧可沒有幸福,也絕不要負擔,甚至會以為自己不需要親密關係,害怕任何人太靠近,只要伴侶表現出一點點的控制欲,都可能引發抗拒。
其實,在這兩者當中掙扎、反應的,都是內在未曾被妥善整合的張力。如果感覺到關係出現無法解決的矛盾時,需要先給自己靜心反思的空間;每個人的生命成長,都會有自己的道路,有個人的方法,適度的空間是滋養自己,讓自己喘息,也讓伴侶有機會從被動變為主動。
埋首付出之前,先確定另一半想要甚麼;昨天想要的,未必也是今天想要的。不斷學習如何讓自己有更大的能量和容量,可以付出但不被掏空,不致因為付出而產生憤怒,也不怨懟伴侶無法同等地回饋;彼此都抱持如此的態度,才能一起走向未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