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家裡常常會有一些爭吵,小時候的事情我不太記得了,只記得長大以後爭吵時,長輩那邊的邏輯很常是站不住腳的;而我總是在爭吵時,將事情的背景、整件事情的邏輯解釋給對方聽,希望對方能理解我的想法,或說我心目中的「事實」,但結果通常都不太好。
爭論的事情有大事、有小事,小事情最後會以小小的不愉快收尾,但遇到重要的大事情,我們常常都會吵到兩邊都很生氣,這時候就會跑出「我請問你!不然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好啊!你不想要就以後都不要管你啊!」「所以呢?」「你的態度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差!」「沒有怎樣!」「那我以後都不要問你的事情,這樣可以了嗎?」「好啦!你覺得好就好,反正我怎麼想你也不在乎!」………
這種時候我就會想,可以不要這麼情緒化嗎?吵完後一個人時就會覺得很鬱悶,因為我明明從頭到尾都說對了,有時候對方也理解了、接受我的說法,認為我的想法才是對的,為什麼還是弄的這麼不愉快?
後來長大了點,漸漸知道問題出在哪,問題是:跟你最親近、最愛的人講理,用邏輯爭論一件事情,是一點用都沒有的;因為當你爭贏的時候,其實你也輸了。怎麼說呢?通常我們在爭論一個問題的對錯時,就像是在對弈一般,必須用邏輯、佐證、譬喻、現實因素等東西,一步一步的把是非對錯釐清,舉出對方論點的錯誤、把對方逼到死角;這在辯論時是很正常的過程,但當我們用邏輯把所愛的人逼到死角,讓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那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就算在這件事情上你證明了自己是對的,但是你卻讓所愛的人感到不快、憤怒,而他們的不快,會累積起來,在當下或不遠的未來,回到你身上。
所以,不要和自己所愛的人講道理!因為在爭論中證明自己是對的,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或許很多情感導向的人早就知道這個道理,但對於從小接受邏輯和知識教育的呆板讀書人而言,我們總會以為雙方是在討論問題,因此就把問題討論到對的結論就好了;但我們總是忘記去想,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對方說這些話,背後有什麼別的意思嗎?有時候這些話、這些問題只是代表一些簡單的概念:「我關心你」、「我擔心你」、「我希望你可以多說一點自己的事情」、「我希望下次你可以不要這樣」、「我希望你們可以過得更好」、「我怕這樣下去狀況會變糟」……
假如我們能知道一個問題背後對方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那麼我們就不用一直針對問題本身去做無止盡又沒有贏家的爭論;我們只要跟對方說:「謝謝你的關心」、「你不用擔心,我可以的」、「我以後會多跟你說些自己的事」、「我不會再犯了」、「我們支持你」……之類的話就可以了。
有人天生是這方面的箇中高手,他們不用思考,就能說出安撫對方、解決問題的話,對他們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有些人則剛好相反,這些人常陷入問題的泥沼中, 他們總覺得要討論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兩邊要達成一個一致的共識。吵架和爭論是家常便飯,而他們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對方可以這麼不講理、這麼情緒化;即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對的,但不知為何,和所愛的人相處卻總是在吵架,總是不愉快。
如果你是後者,那麼可以學著多想一點,不要陷入「無法接受自己是錯的」這樣的迷思中,只要一被質疑就像刺蝟一般的反擊;對方說你是錯的,不代表你真的是錯的,如果和對方辯論對錯,那不管輸贏,狀況都只會變的更糟。相反地,冷靜下來,思考對方到底想要傳達什麼感情、在乎什麼;畢竟對錯並不是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或是兩人之間的感情。
簡而言之,不要跟你所愛的人爭論對錯,因為爭贏的同時你就輸了;不要說出邏輯是對,但是讓對方難受的話,因為雖然話本身是對的,但說出來就錯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