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快樂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共同目標,然而人們卻常習慣將心力放在讓我們不快樂的問題上,反而離快樂越來越遠。也有許多人常混淆了「快樂」與「享樂」的定義,「快樂」是發自內心的平靜與圓滿,是一種生命的狀態,不是時常變化的情緒;「享樂」則是會受時、地、物影響而有所改變的感受,就像吃蛋糕,吃第一塊時覺得好吃,再吃第二塊、第三塊…滿足程度就會漸漸降低。也就是說,從開始享樂的那一刻起,就逐漸在消耗樂趣;因此,快樂並非如享樂般要不斷向外尋找,而是蘊含在生命中的寶藏。

然而,我們總習慣從外界尋求快樂的感受,以為「得到了什麼」就能夠擁有快樂,但這個念頭卻會讓人步入不快樂的狀態裡;因為只要少了其中一種元素,就無法達成圓滿的快樂目標。太過於仰賴外界的物質力量,只會讓人陷入盲目追求的陷阱裡;真正決定我們快樂與否的,並非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我們的心,心是將我們的經驗詮釋為痛苦或快樂的根源,因此主宰是否快樂的是自己的心。既然心是決定快樂與否的關鍵,但我們仍不時會產生負面情緒,難道這些想法是與生俱來的嗎?

心的本性就像一面鏡子,它會透過「意識」如實反映出我們經歷的喜、怒、哀、樂,但這些情緒的波動都不會影響鏡子的本質,只有我們的意識會隨之起舞;由此可知,在意識之下,心的本質並不會受到情緒影響,然而我們經歷過多的負面情緒,像是憤怒、嫉妒、自大等,並不會為我們帶來美好、快樂的生活,而且也會危害他人。當我們經歷越多負面情緒,就像連鎖效應一般,我們就越會感到痛苦與折磨;同樣地,如果我們幫助他人,內心感到快樂,這樣的情緒也會讓我們感到滿足,希望能永保這樣的情緒。

人人都想要擁有快樂,但要怎麼樣才能讓快樂常在心中呢?可以透過兩種方法來學習培養快樂的習慣;首先,訓練心智訓練心智就是訓練擁有相反的情緒解藥;當我們對某件事物有某種情緒時,不可能同時有相反的情緒,就像我們無法和人熱情擁抱的同時,卻出拳傷害對方。因此,透過訓練心智產生相反的情緒解藥,就能消融原來的情緒;例如,用正面情緒去化解負面情緒、以愛化解恨、以內在的自由化解執著的念頭、用每一種情緒的反面來釋放被負面情緒困住的自己。

其次,正視負面情緒的本質。當我們對某件事越生氣時,往往會不斷去想那個讓我們討厭的事,但這反而會讓我們更容易困在憤怒的情緒裡;向外追尋只會深陷泥沼,因此要向自己的內心去尋找解方。正視像暴風雨般的情緒,就像你坐在雲海上面,端詳波濤洶湧的情緒巨浪,就會發現那只是一堆霧氣;同樣地,當你看見自己的情緒轉折、注視自己的心境,而不是惹人心煩的事物,情緒隨即就能煙消雲散。

科學研究結果顯示,大腦右額葉活躍的人比較憂鬱、缺乏正向想法;左額葉活躍的人則比較開心,且樂於助人。許多人以為成年之後,大腦就難以改變、塑造,但某項實驗中發現,一般人透過訓練,腦部仍能有所改變;腦部訓練不僅只是靈魂的補給品,而是必需品,我們能花幾十年的時間學習、培養興趣,然而卻少有人願意花費時間在培養自己的心性,讓自己常保喜樂之心。訓練心智是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寶藏,別忘了,心是決定我們感到幸福快樂的關鍵。

本文節錄自「TEDxTaipei」雜誌

 
 
 
 
 
李淑貞
 
家人
 
顯示詳細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菽霓 的頭像
    李菽霓

    霓彩雲集(續)

    李菽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