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很多年輕人面臨低薪和高失業率,於是常聽到中年人説:「要幫助年輕人圓夢」、「要幫助年輕人打造舞台」、「要幫助年輕人走向國際」……!公、私部門投入「幫助年輕人」的資源很多,但年輕人還是悶、薪資和就業的數字還是慘,問題在哪裡?
 

問題很多,但我只知道一點,就是我們中年人在「幫助」年輕人時,常想把我們的價值觀,加在他們身上;所謂「幫助他們」,其實是想把他們變成「我們」。

 

我也這樣「幫助」過年輕人,但他們並不領情,不管我的出發點多崇高,效果就是不好,最後我很辛苦,他們很痛苦;我反思,發現原因是年輕人的價值觀跟現在「掌權的三、四、五年級」已經有了根本的差異。「三、四、五年級」的中年人從小到大奉行的那套價值觀,的確造就了個人的成功和台灣的繁榮;於是自然認為年輕世代應該繼承優良傳統,繼續如此努力奮鬥。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或說過這種句型:「當年XXX拎著一只007手提箱全球走透透,你們現在在台灣只想小確幸」;講這話的用意是希望薪火相傳,但結果通常只是在網路上被「酸」。

 

以中年人的價值觀「主動積極」為例,兩個世代都有主動積極的人,但方向和方式都不同;我們認為做業務一天要打一百通電話才算主動,他們可能只打十通。他們雖然樂於工作,但希望下班後有自己的生活;看到年輕人這樣,中年人典型的反應是感歎「唉!現在的小朋友……」。

 

感歎完後,再發揮從小到大主動積極的精神,幫助年輕人這樣那樣;可是那些幫助的前提都是:「我幫你,但你要遵照我的價值觀,你要努力這樣那樣!」中年人可能沒想過, 一天打一百通電話,在當年那個傳真機的時代有用,在今天這個行動網路的時代已經不靈;在當年那種景氣時很自然,在今天這種大環境下只是惘然。

 

不同的政治、經濟、科技環境,會塑造出不同的行為,昨日我們年輕時的心態,已無法在今天的環境中複製;中年人能不能接受:「年輕人不想只看GDP,也不相信愛拼才會贏?」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企圖心,當碰到符合他們價值觀的事情,他們比上個世代更為「主動積極」;他們可能也會拎著一只皮箱全球走透透,只不過不是去美國搶訂單,而是去參加國際設計比賽,或到坦尚尼亞作志工。

 

習慣憂國憂民的我們這些中年人又開始擔心:「如果年輕人都這樣,那台灣將來怎麼辦?」這個憂心的本質是:「台灣不會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了!」那又怎麼樣呢?這不就是所謂的「世代交替」,讓每一代走自己的路,主導他們要的台灣?

 

年輕人跟我們一樣,都在追求成功和快樂,只不過他們評估成功快樂的標準,跟我們不同;我們已經「做過莊」,現在輪到他們,我們做莊時,上一代恐怕也曾咬牙切齒,就像現在的年輕人擲出的骰子,我們未必認同。

 

我們當然應該幫忙,但不是希望他們「變得跟我們一樣」,而是希望他們「變成最好的自己」,於是我悄悄改變了幫助年輕人的方式,我不再宣揚我的理念,而是讓他們看到所有的觀點;我不再致詞,而是旁聽;我不再給答案,而是問他們:「這是過去的歷史,這是未來的可能,這是外面的世界,這是我們的社區,這是你的人生,人生只有一次,你,想怎麼過呢?」我提供資訊,他們自己取捨;我秀出層次,他們自己做選擇。

 

我的同輩都是父母或主管了,我跟他們説:「練習接受年輕人用我們看不順眼的態度或方式去實驗我們未必認同的人生或社會,實驗過後,也許痛苦,也許甜蜜,也許會回頭找我們聊聊,也許早已把我們忘記;這些都是我們曾經有過、而他們現在應得的權利,除非我們尊重這些權利,否則,就各過各的,別再幫助年輕人了啦!」

 

聽了這話,有的同輩把我臭罵一頓,有的同輩開始鼓勵年輕人開會時出聲;但不管罵我還是挺我,他們都停下腳步,回想自己年輕時的樣子……,我想,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菽霓 的頭像
    李菽霓

    霓彩雲集(續)

    李菽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