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一位名叫桑迪的美國窮小子在紐約郊外的傑斐遜港鎮上,與一位叫瓊的姑娘結了婚;婚後,他們的所有財產只有妻子的3500美元陪嫁。一段時間內,他的薪水甚至無法同時支付牛奶費和購買嬰兒尿布;後來,妻子把陪嫁錢拿出來,讓他在鎮上開一家生牛屠宰作坊,專賣牛肉。

小鎮上有一家牛排餐廳,那裡的生意非常好,每天都能為桑迪的牛肉作坊銷掉不少牛肉,再加上外地的訂貨,桑迪漸漸有了一些多餘的錢;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牛排餐廳因為內部管理和經營策略上出現問題,生意越做越差。餐廳老闆不想再經營面臨倒閉的餐廳,他希望有人能夠買下餐廳;但是因為餐廳的生意不好,沒有人願意出價盤下這個燙手的山芋。

發愁的人其實還不止餐廳老闆,因為餐廳的生意下降在無形中也減少了桑迪的牛排銷售量。最後,桑迪經過仔細考慮後,做出了一個很驚人的決定——買下那家餐廳!

他的妻子知道後不解地問:「你瘋了嗎?買下那家即將倒閉的餐廳?它能為你帶來利益嗎?」

「能!而且買下它以後,我們所擁有的價值就不是 1+1=2了!」桑迪用確定的口氣說。

「真是荒唐!1+1難道會等於3?」他的妻子說。「確實不是等於3,而應該是等於4!」桑迪回答。

幾天以後,桑迪在妻子的擔憂中用他們的全部積蓄—5000美元買下了那家餐廳。他對餐廳的經營做了一系列大膽而富有創新的改革,並且還聘請了最好的廚師來做牛排,漸漸地,餐廳的生意開始好轉;餐廳的生意好了,牛排的銷售量自然就增加了。一年之後,桑迪成了全鎮屈指可數的富人。

這時,桑迪對他的妻子說出了「1+1=4」的邏輯:原有的一家作坊加上一家餐廳,表面上看是「1+1=2」,但是我們經營餐廳在牛排的原材料上省去了一筆開支,節省下的成本實際上就是一種利潤,這就使1+1等於3了。至於牛排賣給自己的餐廳,表面上看是收不到錢,但卻是一個非常固定的銷售點,再也不需要為如何才能保住這個銷售點而費腦筋;而這省下來的精力,又可以用在開拓另外的牛排市場和餐廳的經營上,這又是一種無形卻又十分巨大的財富,這樣一來,1+1就成為了4!經過幾年的商場打拼之後,桑迪在不斷的成長中發現自己對諸如此類的資本運作特別有天賦,於是在1960年毅然賣掉了他的屠宰作坊和牛排餐廳,到紐約成立了一家「西爾森證券經紀公司」;在隨後的數十年裡,用「1+1=4」的理念運作了一連串併購和整合。而他所擁有的商業信貸公司在1992年更名為「旅行者集團」;1996年,憑藉213億美元的年收益和23億美元利潤,旅行者集團躋身「財富500大」前40強。1998年他又與花旗銀行合併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團,桑迪一個人統領這家旗下包括27萬名員工的大企業。

沒錯!這個人就是連續多年被紐約證券交易所評為「最佳 CEO」並且素有「資本之王」稱號的桑迪˙威爾(Sandy Weill)。美國「財富」雜誌曾為他寫了一篇「不可多得的管理者」的文章,裡面有一句話是對桑迪˙威爾最巧妙而形象的概括:「1+1=4的財富人生」!,旅行者集團躋身「財富500大」前40強。1998年他又與花旗銀行合併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團,桑迪一個人統領這家旗下包括27萬名員工的大企業。沒錯!這個人就是連續多年被紐約證券交易所評為「最佳 CEO」並且素有「資本之王」稱號的桑迪˙威爾(Sandy Weill)。美國「財富」雜誌曾為他寫了一篇「不可多得的管理者」的文章,裡面有一句話是對桑迪˙威爾最巧妙而形象的概括:「1+1=4的財富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菽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