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鼓勵孩子要正面樂觀看待人生、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其實,哭與笑,一樣重要。情緒教育應該優先於菁英教育。

 

我跟一位設計師朋友聊到孩子流淚這件事,他說他的孩子跌倒了,他會說:「自己爬起來,不要哭!」

「自己爬起來很好,可是,跌倒了,會痛!可以哭吧?」我這樣回他

 

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體會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有些「違反人性」;他改口說:「好吧!我會跟我女兒說可以哭;我兒子是男生,還是要跟他說不要哭!」

 

我這次可大聲了,板起臉來回他:「誰說男生不可以哭呀?男生跌倒了也會痛呀!可以哭!」我的朋友笑笑,沒再說話。

 

我始終不知道他再面對孩子哭時,是不是會改變他原來的觀念?我也知道他自己就是個小時候不哭、長大後連苦都不會說的大人。

 

我的朋友很優秀、很有責任感、很正義、很棒、工作做得很好、家人以他為榮……,他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他很會逗人笑,我見他時總是歡樂的。我笑時,他很容易面對我,他擅長面對別人笑;有幾次我心情不好,他變得很彆扭,像是突然從這世界消失了一樣。我一度怪他真沒同情心,連安慰一下人都不肯,後來才知道,他根本不會面對別人的壞心情,如果在他面前哭,他更是沒辦法處理,恐怕連面對都有困難。

 

他缺少了什麼?我想他自己心裡知道,要改變卻很難;因為他已經是個大人了,從小他就習慣這樣,不擅於處理自己或別人負面的情緒。

 

如果一個人,一個有權力的人,面對人民的災難,不哭也不理,那麼,他個人性格上的遺憾便會成了許多人的痛苦,這是更大的遺憾。為父母,我們在期待教養出一個將來是菁英的孩子之前,或許先要確定這個孩子在成為有影響力的菁英的同時,也擁有悲天憫人的同理心,將來可以帶給其他人的是幸福,而不是遺憾。

 

我希望我的孩子笑口常開,但是,當她哭時,我不想一味的要她「勇敢一點,不要哭!」……痛了,會哭;傷心,會哭;不高興,也會哭……。你自己能哭,才能面對別人在你面前哭,才會體諒別人,才會相信大家都一樣、都有軟弱無助的時候,才有可能想: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呢?

 

「好好哭吧!不管妳為什麼哭,媽媽都會在一旁陪妳……」我只想這樣對我哭泣的孩子說;然後,希望她將來是一個可以體貼別人的、柔軟的孩子,可以安慰自己、也可以安慰別人。

 

本文節錄自「大穎文化」 出版,謝淑美著「好好哭吧!」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菽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