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人都想得到自己的快樂方程式,但怎樣得到那支開啟心靈的鑰匙?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原是巴黎「巴斯特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26歲時,放棄科學家生涯到喜馬拉雅山區定居,跟著西藏大師學習30多年。他接受「Cheers雜誌」專訪,分享如何在工作中尋找快樂。

 

回想20歲的自己,我很清楚自己不要什麼,我不要沒有意義的人生;然而當時的我,並不清楚自己要什麼。1967年,我開始在巴斯特學院(Institut Pateur)工作,追隨剛獲頒諾貝爾醫學獎的法藍斯瓦雅各布(Francois Jacob),在他領導的「細胞基因實驗室」中學習;在那裡,我與當代最著名的分子生物學家共事,包括賈克莫諾(Jacque Monod,因發現基因轉譯的機制而獲得諾貝爾獎)和安得列勞夫(Andre Lwoff ,法國的諾貝爾獎得主,1965年生理醫學獎桂冠)。

 

我也熱愛天文學、滑雪、帆船,和鳥類學;20歲的時候出版了一本關於動物遷徙的書;我向一位職業野生動物攝影師學習攝影,在週末時到馬鞍濕地(Sologne)和大西洋海邊捕捉野鴨和水鴨的影像。冬天,總是到我故鄉的阿爾卑斯山山坡上滑雪,夏天跟舅舅的朋友們在海上駕船。這種生活是很精彩,但總覺得缺少了什麼重要的東西;1972年,26歲那一年,我對巴黎的生活徹底厭倦,我決定遠離,到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山腳下,去向一位西藏大師學習。

 

我知道正面思考對於追求快樂是很重要的,但是談到正面思考,必須要很小心;對我來說,正面思考是一種聰明的樂觀,而「什麼事都很好、什麼都會OK」等等想法是很愚蠢的。正面思考的真正意涵是,我們相信自己有潛力,可以改變、可以做些事,我們可以享受美好的一刻;不管怎樣,都要保持正面,因為我們可以那樣思考。我們必須對自己的人生方向很有自信,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某種特別的潛力,所以我們的責任是找到那個潛力,然後使它茁壯。

 

獨立思考、真實的思考、讓自己保持平靜,正面思考就會出現;相信自己有潛力可以改變、可以做某些事,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而且我們有能力找到足夠的資源達成這些目標。

 

每個人都希望快樂,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你應該坐下來思考,什麼東西真的影響你的生活,什麼帶給你最深的滿足?是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還是賭博?是處在美麗的環境、和諧的音樂中,抑或是幫助別人?如果你認為當你死亡的時候你不會覺得後悔、沒有浪費你的生命,那麼你就是擁有真正的快樂。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經濟系教授理察萊雅德(Richard Layard)曾寫過一本書「快樂」(Happiness),他運用經濟、社會、心理等科學最新的研究發現來解釋快樂的原因;他認為讓自己快樂的關鍵在於,了解自己在何種情況下會感到快樂,然後盡一切可能讓這些情況發生。

 

讓「快樂」成為一種活動,你就不會覺得很累,不會覺得工作壓得你喘不過氣而需要停下來休息;如果你的工作只為了升遷、賺大錢,而沒有放鬆,只會讓自己消磨殆盡。以我自己為例,一週7天,從早上7點到午夜我都在靜坐,我從不覺得我需要休假,因為我做我有興趣的事情;每個人都想要快樂,沒有人早上醒來會希望整天不快樂,但是有時候我們在錯的地方找尋快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有發自內心快樂的智慧,如果我們只把希望放在外在環境,要得到這個、得到那個,就不會快樂;幸福的生活不是來自於你擁有什麼、得到什麼,它們只會讓你更煩惱如何才能得到它、會不會失去它、如何保有它。

 

有些人說快樂跟競爭相矛盾;有人以為這世界或是任何職場不存在快樂工作人,我認為這要看競爭的本質是如何。如果對我們來說,競爭不是和別人競賽,而是一種激勵自己的方式,那就不會覺得有壓力而不快樂;工作當然充滿各種競爭和挑戰,如果是正面的,就應該坐下來去面對,然後再思考這樣對我們是否是好的,如果是好的,就該去做。

 

這些年我遇見許多人,他們心中常存喜樂,其實已經超過我們一般所謂的快樂;他們充滿一種深度的覺察力,能透視真相和心的本性,他們充滿對他人的善。如果要得到長久的快樂,成為一種人生態度,這是一個必須學習的能力;需要長期訓練自己的心,培養一套人格特質,像是內心的平靜、正念,和無私的愛。

本文摘錄自2014.07.10 「Cheers雜誌」,劉鳳珍、吳凱琳撰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菽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